本报讯 在平顶山储气库联络管道建设现场,200余名工人们吊装作业正酣;
走进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车间,机械臂有节奏地挥舞,每三分钟就完成一台摩托车车架的焊接;
而在平顶山奥峰新材料科技公司,一批批产品正装车发往连云港港口……
这些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共同勾勒出叶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动图景。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这句话在叶县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立足当地丰富的煤炭与岩盐资源,叶县以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双引擎,着力打造百亿级盐化工产业链,朝着建设全球领先的煤基尼龙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迈进。
为了让重大项目能够“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叶县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通过“方案+图谱+清单”的精准招商模式,配合项目负责制、“日调度、周会商”等创新机制,有效破解了项目推进中的审批壁垒,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加速跑”。
河南萱泽科技有限公司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例证。这家占据全国矿山检测设备市场近20%份额的企业,曾因租用厂房导致研发与生产混杂,发展严重受限。得知这一情况后,叶县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仅用一年时间就帮助企业建起了专属研发生产基地,彻底解决了其发展瓶颈。
在产业发展思路上,叶县坚持“组装”出击的理念,围绕尼龙新材料、盐化工等特色产业,持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
走进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你会发现一粒盐在这里实现了“七十二变”:从制盐到废热发电,再到生产氯碱、聚碳酸酯、电池级碳酸锂等高端产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让普通的工业盐实现了价值倍增。
更令人称道的是,叶县还将目光投向了地下千米的盐穴空间。“盐穴储氢库示范工程”和“百万方级储氢示范工程”正在积极推进,未来可储存氢气150万立方米;200MW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5.28亿度,这些创新举措让曾经的“废弃空间”变成了宝贵的能源储备基地。
在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开发区,产业链的延伸同样令人瞩目。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资源优势,生产出各类尼龙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则将产品进一步加工成广泛应用于工程胎、航空胎等高端领域的浸胶帘子布……
如今,叶县尼龙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当地工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叶县始终坚守绿色底线。通过出台《叶县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若干政策》,建立“储备—培育—提升”三级培育机制,形成了动态的绿色制造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正逐渐成为叶县工业最鲜明的底色。
这份绿色成绩单的背后,是科技创新提供的强有力支撑。30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构筑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40%,能耗显著下降;河南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引进智能生产线后,不仅产量同比增长33%,出口额持续攀升,更实现了能耗和排放的双降低,走出了一条效益与环保共赢的发展新路……
据悉,2025年叶县共谋划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0个,总投资达249亿元。这些项目的扎实推进,正为叶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