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孟鹤)“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实施,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更新,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7月29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书芳在介绍我市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时说。
今年我市拟对主城区100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改造中,我市遵循“一街一策”原则,严格推行“一拆五改五提升”标准体系,通过“硬件改造+文化植入+治理创新”三维推动,确保背街小巷“一次改造”到位。截至目前,湛河区平高巷、卫东区三高巷、新华区云泽巷等58条背街小巷已改造完成,惠及群众约9万人。
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我市明确加强南北向支路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通行能力。截至目前,中银路、环岛西路、西高皇东路等11条道路全线通车,57条破损道路得到综合提升改造,实现通行能力和道路形象“双提升”。
大力推进游园建设。我市强力推进城区20个游园和梅园公园提升改造,实施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改造、和顺路(新华路至诚朴路段)南侧绿化,目前已新建口袋公园及城市美化绿化工程14处。其中,湛河体育公园项目以“空间赋能、健康引领、智慧驱动”为核心,将系统性解决高密度城区的功能短板。山顶公园项目以“山为形、矿为魂、民为本”,通过生态、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工业遗存价值重生、城市记忆永续传承。湛河北路(开源路至健民路段)提档升级改造项目遵循“文化为魂、生态为基、活力为引”的实施理念,科学划分文化休闲、多彩生态、时尚乐活三大功能区域,已成为市民争相拍照打卡的热门地标。
积极推动电梯更新。我市创新推行“政府推动、业主自选、行业监管、纪检监督”十六字方针,仅用4个月便完成82部老旧电梯的更新改造,惠及16个小区的万余名居民,打造出全省首个开工、首批完成交付的“电梯更新样板”。截至目前,市区已成功加装电梯145部,另有34部处于在建阶段、309部待启动实施。
推进生态修复建设。我市重点打造白龟湖生态环湖路和白龟湖湿地公园暨透绿露水工程,科学实施密林疏伐、老化苗木移除等生态优化举措,匠心打造“爱心树”“湖畔幕语”等标志性景观,打通观湖视廊,形成疏林草地景观,使之成为兼具生态价值与人文魅力的城市会客厅及城市焕新的标志性景观。
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统筹推进加油站、停车场、闲置废弃厂房等空间综合利用,通过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去年已高质量完成727个公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任务,今年计划再新建700个充电桩,进一步织密充电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