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明
5月5日,省委书记刘宁在郑州市调研夜间经济、文旅发展等工作时强调,发展夜经济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务实举措,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推动下,夜经济以更加丰富的呈现形式,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消费吸引力。近年来,河南各地在发展夜经济、提升城市魅力、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持续推进夜经济繁荣发展,既是河南立足当下,全方位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新活力的重要命题,也是面向长远,为经济注入不竭动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
统筹谋划,加强夜经济载体建设。夜经济是以线下服务消费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活动。繁荣夜经济,须打造独特的夜间消费载体,如特色商业街区、美食街、不夜城、商圈、夜市等。郑州二七商圈、洛阳西工小街、鹤壁浚县古城、漯河河上街景区等河南著名的夜经济集聚区,形成了夜间消费点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河南可进一步引导各地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类培育、完善配套、逐步推进”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提升夜消费氛围。一是打造城市夜经济新地标。郑州盛华里的立体市集、郑州银泰inPARK的时尚消费、隋唐洛阳城的沉浸式夜游、开封七盛角的文化体验、安阳仓巷街的娱乐休闲、新乡龙马巷的餐饮美食……不仅引领着河南品质夜生活的新潮流,也为城市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河南可依托各地的商业综合体和城市黄金地段,打造更多夜经济新地标,推动“线上+线下”商业模式升级,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经济消费氛围,提升夜间经济消费品质。二是推动特色街区提档升级。河南拥有众多的商圈、街区、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各地可以此为依托,不断完善夜消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经济集聚区。三是构建夜生活便民圈。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位,适当引导社区附近的商超、便利店、餐厅等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夜间购物、体验式消费等;鼓励社区利用停车场、园区空地、道路节点等公共空间,在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和消防安全要求前提下,积极开展共富集市、邻里课堂、夜间延伸等活动,提高夜间消费的便利度和活跃度。
创新业态,增强夜经济消费欲望。在消费不断升级的大趋势下,人们对夜生活的诉求逐渐呈现多元化、高品质和优质体验的趋势。繁荣夜经济,不能仅是发展餐饮、购物,更重要的是适应群众消费时间,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构建多元化夜消费场景,丰富夜消费体验,更大限度地拓展夜消费空间。一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培育“全龄全时”夜消费产品。如18~35岁的年轻群体,在运动、健身、聚餐、夜宵、观影、观剧、美容等领域的消费行为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针对他们的多样化需求,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演绎等夜间文化休闲产品。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开发沉浸式消费场景。科技驱动消费场景创新,能够激发消费者主动参与消费的热情,培育高频消费习惯。如安阳以殷墟、洹河为背景,以殷商文化元素为主题,巧妙结合戏剧、电影手法以及声、光、影等现代科技打造的“洹河夜游”项目,创造新奇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河南各地可鼓励文旅综合体、特色小镇、商圈等结合各自特色,开发夜游、夜秀等交互式、动感式夜间体验项目,提供新场景,提升消费者驻留时间与消费频次。三是拓展文体消费,焕发人文新张力。积极发展深夜影院、博物馆夜游、深夜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策划组织夜间音乐节、文化节、艺术节、演唱会等文娱活动,为夜经济增添文化气息。推进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企事业单位“灯光球场”等运动场所夜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倡导健身房、瑜伽馆、游泳馆等运动场地(馆)延长夜间开放时间,引导群众参与夜间体育健身活动。
挖掘特色,放大夜经济品牌效应。每个地方都有独属于自身的文化烙印,把这种地域文化融入到夜间消费场景与标杆项目中,打造个性彰显、特色突出的夜经济品牌,可展现当地夜经济与众不同的魅力,推动夜经济产品更广泛地被公众了解。河南要注重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夜经济品牌。一是从省级层面,将各地区、各领域的夜消费项目整合纳入“豫夜豫美”“豫品豫好”品牌活动内容,整合夜经济资源,完善夜消费体系,不断深化“豫夜豫美”“豫品豫好”品牌内涵,增强河南夜经济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目前,河南已形成了“梦里隋唐·尽在洛邑”“烟火沸腾·浚县古城”“醉美夜郑州”“夜开封·欢乐宋”等知名品牌,要进一步提升这些品牌的辨识度、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放大品牌效应。二是从地方层面,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基因、产业特色、城市风貌等,探索各具特色的错位发展路径与模式,培育壮大地方夜经济品牌,如漯河的“临颍夏日”、周口的“三川十馆·夏集”、三门峡的“老文化宫夜市”等,形成“一城一IP一品牌”,构建全省夜经济品牌系列。三是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夜经济品牌影响力。鼓励各地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口碑传播、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等,形成立体式夜经济品牌传播矩阵,广泛宣传河南的夜经济发展状况和优惠政策,创造性地讲好夜经济品牌故事,吸引更多潜在游客来河南游览和体验。
精细治理,护航夜经济健康发展。夜经济是传统经济形态在8小时之外的拓展,在形成增量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夜间的市场监管、消防、治安、交通、环境卫生及噪声扰民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安全化的夜间消费环境为目标,紧扣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在精细化治理上多下功夫,让监管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一是突破条块分割,加强政策协同。城管、环卫、交警、消防、市场监管多部门联动,围绕各自涉及领域,锚定激活夜经济新动能的目标,坚持疏堵结合,突出服务保障,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增加基础设施供给,提高夜间经营和消费的便利度。完善夜间标识体系、景观小品、照明、通信、公共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增设夜间动态路内停车位,延长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让消费者夜间出行更加从容。三是完善相关政策,有效减轻商户端和消费端压力。针对商户端,各地市可因地制宜制定夜经济扶持政策,降低经营成本和准入门槛,提高商户盈利能力。针对消费端,除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外,还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保障夜间消费主力人群——职场上班族的休息休假权益,让他们有充裕的下班时间,愉快地进行夜消费。
(作者系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