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存量 育增量 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活力
时间:2025-05-07 来源:平顶山日报 浏览次数:

王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首位。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同样提出要“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丰富应用场景,培育新型消费,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5年平顶山市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要“持续抓好消费升级,充分释放市场潜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来源,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需要从“强存量”和“育增量”上双向发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双轮驱动激发消费活力。

强存量,就是要优化现有消费基础。传统消费,如餐饮、服饰、家居等,是居民消费需求中的基础部分,规模大、占比高,是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等特点。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对于稳住消费增长的基本盘、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完善加强交通、停车、物流等消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商家提升包括售前咨询、售中服务、售后保障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二要做好供给升级,把准消费趋向。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面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企业应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提供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商品和服务,在供给侧做好产品服务升级,特别是提供更多的生活性服务消费产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有效需求。三要提升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意愿都与居民收入尤其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直接相关,应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减负。一方面,促进就业增收,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鼓励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劳动者提供更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收入来源和消费基础。同时,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促进稳定经营,改善收入预期。另一方面,完善保障减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兜牢民生底线,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育增量,就是要培育新兴消费增长点。新型消费,如数智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是引领消费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消费升级的方向,也是促进消费扩容和引领消费创新的重要支撑,激励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

一要丰富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广泛推动数字赋能。一方面,推动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引导线下业态智能化转型,加快发展无人零售、智慧餐厅等新业态,打造智慧商圈、智慧街区等消费新场景,丰富线下消费的智能化体验;同时,支持线上流量向线下延伸,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业务,带动消费业态不断迭代出新。另一方面,深化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促进文化、旅游、商业、体育、健康、休闲娱乐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丰富消费内容和形式,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二要拓展消费新领域。加快发展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建立健全诸如政府绿色采购、绿色积分等绿色消费的一揽子激励机制,全面促进绿色食品、绿色居住、绿色交通、绿色用品等消费。大力发展高端健康、新型健康消费,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着力促进健康体检、康复疗养、中医医疗、远程问诊等消费,挖掘潜在消费空间。三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透明、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前提与保障,应以审慎包容的监管理念,系统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一方面,做好政策顶层设计,及时跟进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持引导。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方式,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大数据+监管”智慧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此外,还要看到,消费和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两个重要方面,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和持久动力,投资是消费实现的基础条件。只有将扩大消费与合理增加有效投资相结合,才能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健康高效发展。因此,既要强化消费对投资方向的引领作用,使投资更大力度支持“两重”“两新”项目,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同时,又要发挥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