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篇优秀案例之九】卫东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背景介绍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专项检查。聚焦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推进不力、涉企执法不规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重点问题,开展3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项监督治理工作。开展监督检查23次,调研走访企业75家,检查涉企案件卷宗24卷,发现问题5个,提出工作建议4条,处置问题线索1件。督促推进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的服务型执法模式,出台《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强制清单》,实施“小错免罚”的包容审慎执法,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行政执法方式,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二)做实日常监督。充分利用“室组”联动机制,将对各职能部门的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与优化营商商环境工作贯通起来,综合推进。梳理《卫东区纪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监督清单》,明确重点监督事项7项,确保监督检查工作不发散、不偏移,以重点问题的解决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共对相关街道、部门开展监督检查23次,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执行不力、选择执行,政策棚架、走样变形,责任虚化空转等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及时督促区人社局对第一批稳岗返还中小微企业采取“免申即享”模式,将返还比例由最高60%提至90%,返还失业保险金220余万元,为143家创业经营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4400余万元;督促区财政局积极推进房租减免政策,累计减免110余万元,企业退税833万元;督促区金融局为交通银行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等;督促区工信局解决冠欣实业与天伦燃气纠纷、宝仁物业反映停车场等问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努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紧盯监督实效。更新完善台账管理、动态跟踪工作进度,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定期梳理汇总问题清单,并逐条落实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适时进行监督“回头看”。督促相关单位按计划偿还供应商货款60余万,协调购房用户和澜山府开发商进行有效沟通,化解双方矛盾。选聘20位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为营商环境“揭短”“挑刺”,全方位监督全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同时要求区万人助万企活动办进一步完善“每月8日企业(市场主体)服务日、每周三为街道办事处助企见面日、每天都是服务工作日”机制,探索施行企业“白名单”制度,不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制止一切不必要的行政检查、督察和考核,尽可能为企业“松绑减负”。388名三级包联干部深入辖区企业,面对面、点对点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三、工作成效
(一)推动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督促卫东区市场监管局认真履行联席会议职责,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坚持“强监管”与“减干扰”有机结合,根据国办发〔2023〕1号的要求,按照“应联尽联”“能合尽合”的原则,协调20个成员单位能实现跨部门联合的监管事项,一律采取跨部门联合的监管形式开展,工作重心从本部门的“单打独斗”向跨部门的“联合监管”进行全面过渡。2023年,建立并完成跨部门联合监督检查任务52个,较去年增长225%。监管事项涉及食品生产、危险化学品、养老机构、娱乐场所、宾馆、学校、医疗机构、非银行经融机构等35个领域,杜绝了多头重复检查、随意任性执法等问题,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和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监管效能。
(二)精减办事程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制定区级“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案,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梳理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41项;梳理《卫东区“跨省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涉及社保医保、市场监管等330项业务,编制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发布卫东区政务服务“店小二”系列政务微视频13期;改造升级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中心,实现72项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综合政务自助机正式入驻丹尼斯百货开源店、明珠社区,打通政务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深化政银合作,联合工商银行打造了全市首家企业商户服务大厅,为市场主体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贴心服务,实现了集中办理,现场审批,切实做到让群众少跑腿。
(三)坚持惠企纾困更加“有效”。梳理全区37个单位执行国家、省、市惠企助企政策7类139条,印制口袋书、惠企政策汇编发到企业及助企干部手中。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在亲清政商平台发布政务服务惠企政策178个,区直各部门跟进做好政策上传和解读。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卫东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平台”子页面,发布全区惠企政策清单10类30余项,鼓励引导企业及时获取服务。全面推行“有诉即办”,线上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投诉窗口,线下在政务服务大厅增设投诉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实现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建立受理、办理、反馈、回访规范的闭环工作机制,实行“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即办、有诉必办”,2023年,“有诉即办”专区共受理、办结诉求82件,90%以上问题当场协调解决,企业群众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