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动能如何充分激活 ——平顶山高新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观察
时间:2025-08-19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次数:

□蔡长伟 郝森森 娄伟

新经济组织覆盖率达94.1%,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覆盖率均实现100%,三项指标均稳居平顶山市首位。

这是平顶山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最新一组数据。

从嵌入到融入,从要我建到我要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高新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快速推进,红色引擎激发出强劲发展动能。该区如何创新推进此项工作?哪些机制发挥了切中肯綮的作用?笔者近日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创新推进机制

破解“有没有”难题

走进高新区,能感受到动能澎湃的发展势头。

高新区集聚了平顶山市区内52%的高新技术企业、58%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是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引擎。

在这里,也能感受到党建工作的复杂性。

高新区非公有制企业占比约98%,集聚了14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7万名从业人员中,80后、90后占比达60%。

非公企业多、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多、年轻群体多、隐形党员多,加之员工流动性强等问题,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面临复杂局面。

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应跟进到哪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高新区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整合全区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网络,全力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作。

走进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墙上的“联动作战图”格外醒目,清晰标注着从党工委到企业党支部的四级联动机制。

高新区创新建立了“1+6+N”工作体系:1个专项攻坚专班统筹,6大产业园区党支部联动,N个职能部门协同。通过“行业归口+属地兜底”双轨机制,将85家新兴企业全部纳入管理网格。

高新区组建新兴领域“两个覆盖”百日集中攻坚工作专班,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统筹抓总,行业主管部门+六大园区+乡(镇、街道)协同联动,专班成员具体落实工作任务,形成联动工作格局,构建高新区党工委—高新区“两新”工委—高新区“两新”工委党企连心服务中心—企业党支部的工作体系。

该区还创造性地推行“三同步”工作法:企业注册同步采集党建信息、项目落地同步规划组织建设、人才引进同步培养党员骨干。打造党建“云中枢”平台,实现新兴领域党组织基础信息实时更新,建立“一企一档”党组织攻坚台账,做到任务清、责任明。

7月29日,平顶山高新区举行新兴领域党组织集中授牌仪式,27个新兴领域党支部挂牌,覆盖55个新兴领域主体,为党建工作与新兴领域发展的深度融合筑牢了组织基础。

目前,党建工作已在高新区“两企三新”领域全覆盖,“红色根系”深植经济肌理。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国权表示,该区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新兴领域党建的重要性,创新解决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同步擦亮“党建引领、科创赋能、质量强区、营商环境”四张名片,努力走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创新动力机制

破解“愿不愿”难题

认识的高度决定实践的深度,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同样如此。

非公企业的核心追求是利润最大化,组织形态以产权为中心,紧盯市场逻辑,与从外部输入的党建工作存在机制、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

高新区在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注重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让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充分认识到,党建也是生产力、竞争力,源源不断催生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

让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成为“方向盘”。

高新区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尤其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帮助企业观大局明大势,通过党建架起资源链接桥梁,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机遇,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从销售铸件涂料到研发高端铸造涂料,在小而美的赛道上茁壮成长,短短数年间,河南伟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了转型发展,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瞪羚企业。

公司负责人张世伟表示,这些变化与“红领企服队”的服务密不可分。“红领企服队”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经验丰富的党员组成,近年来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红领企服队”对企业的支持赋能,也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党建不是虚功、花架子,今年5月份该公司已成立党支部。

让党建赋能企业文化,成为“黏合剂”。

许多非公企业重视文化理念建设,重视培育员工凝聚力。高新区因势利导,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有效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让企业的软实力成为硬支撑。

“我爱用红军长征故事来激励员工,越到困难关口,员工越能发挥最大潜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河南宾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鹏说。

该公司2020年7月成立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灵活方式,将党员先锋案例融入企业文化,强化全员凝聚力。

新冠疫情期间,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以充分显现,党员带头外出拓展客户、连续驻厂生产等,帮助企业突破困境。目前,该公司党员已由最初的3名增加至9名,均为管理、销售、技术等岗位的优秀员工。

从被动建到主动建,从抵触党建工作到自觉参与党建工作,高新区非公企业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动力越来越强。

徐延中是河南天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如今他有了新身份——公司党支部书记。

“企业党组织建立起来,企业形象也得到充分提升,在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的交往中,能充分感受到更被信任、更被看重。”徐延中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名片上新增加的职务“党支部书记”,字数不多,分量可不轻。

创新服务机制

破解“融不融”难题

“党员带头干,职工跟着上,难题自然解。”这是平顶山市永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延彬的感慨。该公司党支部班子成员张国栋带领车间党员成立“攻坚组”,通过流程优化将交货达成率提升至100%。

组织先行是前提,服务优先是基础。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越充分,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才会越彰显。

高新区推动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注重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因“区”制宜推进党建工作,避免党建工作党务化、党务工作材料化倾向,推动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破解党建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把外在的政治安排转变为内在的发展效能。

“党建+项目建设”让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先锋队带头攻克设备调试等难题,推动重点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20%;“党建+市场发展”组建党员调研队,深入企业摸需求、跑市场,帮助23家企业新增订单超亿元;“党建+科技创新”设立企业党员攻关岗,推动技术革新36项。

高新区创新打造的党企连心服务中心“红链”圆桌会议,成为企业纾困的“金钥匙”。营商服务快车站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创新赋能研习社协助企业参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惠企金融会客厅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今年以来,这一服务枢纽已精准解决60余项企业“烦心事”,成为党企同心的“连心桥”。

创新创业服务园区党支部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作为核心任务,组织党员广泛收集企业技术需求,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覆盖率实现100%,培育出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彰显了党建引领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

5家企业成立了河南玺铭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河南资环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牵头组建了跨企业联合攻关小组,河南巨高嘉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党支部链接10余家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党建也在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上下游企业聚集不聚合、产业共存不共联、资源分散不分享等问题。

高新区以党组织服务功能为基础,进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优势,优化企业经营活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等目标的高度契合。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元,同比激增244.8%,发明专利数量提升12.5%,技术合同登记额达5.37亿元。

8月的高新区,工厂、车间、实验室,繁忙如常,变化无声。

宾康智能装备公司产销两旺,红色党支部标志门前矗立,车间内一幅幅党建标语高悬;伟业新材料公司的党员,正在为新涂料的研发生产忙碌;天葵生物科技公司党支部书记徐延中的办公桌上,几份新递交的入党申请书折射着企业的新活力……

“党建红”引领“发展红”的新篇章,正在这个工业园区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