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增加值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3.5%;工业总产值完成100亿元,同比增长12.9%……
跃动的数字,勾勒出开发区在复杂经济形势下“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坚实轨迹。从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到招商项目的签约落地,从科技创新的强劲脉动到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开发区收获的不仅是亮眼的数据,更是发展韧性的显著增强。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项目建设是开发区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以来,开发区谋划实施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达224.53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17个。
在省重点项目——神马屹立7000吨/年尼龙66差别化功能纤维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战高温、抢工期,一派繁忙景象。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延伸尼龙产业链条,显著提升我国纺织行业在尼龙66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每个重点项目由1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包,从落地、建设到投产全程跟踪服务。”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峰说,这套“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为项目推进装上“加速器”。上半年,开发区已有6个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总投资13.74亿元。其中,尼龙科技年产10万吨己二胺项目一期等项目的投产,填补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
前期项目紧抓不懈。河南澳亚科技绿色制备生物可降解塑料、科博科新材料固废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等项目的前期手续加速推进,为后续开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离不开招商引资源头活水的滋养。开发区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按照“上游溯源、中游强化、下游拓展”的策略精准发力。
开发区主动出击,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精准对接23家行业龙头企业,组团参加郑州塑料展、深圳橡塑展等全国性大型展会,举办专场推介、设置宣传展板,擦亮中国尼龙城品牌名片;展会期间成功对接金发科技、万华化学等21家重点企业和3家行业协会,收集有效招商信息102条,为后续招商蓄积强劲动能。
突出双招双引。开发区紧盯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先后拜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郑明远团队、浙江大学化学前瞻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硅基异质集成芯片研发平台以及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积极推动生物基二元醇、光子芯片晶圆材料等前沿项目落户开发区。
内外联动搭平台。开发区对内携手新奥集团浙江省公司,在减污降碳、低碳园区建设方面深化战略合作,整合能源、废气等资源,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对外积极联络国际企业,以供应链金融为纽带,借助平顶山海关和港口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对接项目18个,总投资约83.85亿元。
创新驱动锻造强引擎
创新是驱动产业链升级的核心引擎。今年以来,开发区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基因”。
在培育创新主体上精准施策,顺利完成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复核工作,建立科技创新台账,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河南神马氢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申报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指导平顶山奥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4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完成复审,5家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梯度培育,开发区创新梯队日益壮大,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基础保障筑牢硬骨架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要素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上半年,开发区重点工程加速推进,第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土建主体基本完工,预计年底建成投用,显著提升园区环保处理能力;尼龙1#变电站项目计划下半年完工;源网荷储一体化—100MW/4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风力发电项目即将启动。这些项目将有力优化园区能源结构,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开发区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通过完善机制、排查隐患、整治提升,筑牢园区安全“防火墙”——
构建“五位一体”管理机制织密安全网。开发区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由10名专业监管人员担任网格员驻企指导;建立定期研判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建立专家服务机制,组建应急管理志愿者服务专家队伍驻园提供技术支持;深入开展化工行业领域专项检查行动,今年以来共排查隐患949项,已闭环整改907项,剩余42项正加紧整改。
肩负打造千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重任,作为中国尼龙城核心区的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正以实干进取的姿态、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稳中有进、量质提升、蓬勃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 魏广军 张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