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新城篇—要素降本激活发展动能
时间:2025-07-23 来源:平顶山日报 浏览次数:

图片1.png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建成我市首条“光伏+交通”道路,全长1.2公里,连接沙河一路和沙河二路,每年能发绿电143.6万kWh,减少碳排放1400余吨。本报记者 魏广军 摄


7月21日,位于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的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长丝车间的喷淋系统维持着60%左右的湿度环境。“公司年用水量12万立方米,接入尼龙城水务有限公司工业水后,年节省10多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刘晓光表示。

该公司是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入驻的87家企业之一,其建成投产的年产3万吨纺丝项目,填补了河南省尼龙6民用丝市场空白,2021年投产以来产销两旺。

从“中原煤仓”到“中国新材料之都”,平顶山的精彩蝶变,离不开对要素成本的精打细算。

今年5月,平顶山市优化要素服务保障,降低园区企业生产成本的做法,被确定为河南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典型案例。推荐词写道:“平顶山市针对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制约难题,完善顶层设计、多点发力降本增效,推动水、电、气等要素成本持续下降,吸引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规模效应不断放大,对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供水:价格降 红利增

“园区供水成本居高时,企业用水价格达2.9元/立方米。要素成本高一分,企业竞争力就弱一分。”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明毓说,降低生产成本方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我市紧抓国家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机遇,统筹全域水资源,大力推进水系连通,加快燕山水库引水、北汝河引水、东部地区工业用水等项目建设,以开源节流践行节水治水理念。

2021年,尼龙新材料开发区2万吨/日工业水厂建成,取水沙河,陆续向尼龙科技公司、帘子布发展公司、神马锦纶科技公司等企业供应工业用水,价格降为2元/立方米。

随着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用水需求急速上升,园区积极实施补水方案。2023年,叶县南水北调水厂至尼龙城管网工程通水,铺设管网12.88公里,设计日供水3万立方米,既满足了当前用水需求,也为未来发展用水夯实了基础。

截至目前,尼龙新材料开发区56家企业共享这份红利,累计节省用水成本1588万元。

绿电:省钱更能“增值”

一排排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将阳光转化为绿电,源源不断输送到园区各生产车间,形成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走进帘子布发展公司化纤生产车间,高速运转的纺丝设备在绿电的强劲驱动下精准作业。上半年,该公司通过接入绿电与优化配网,节约电费20多万元。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是我省首批7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中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的园区之一,增量配电源网荷储项目规划总投资约46.2亿元,计划至2027年全部建成投运。目前,建成的5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发电约3000万kWh。第二座110MW变电站、配套储能等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

绿电不仅省钱,更能“增值”。平顶山中科瑞景气体有限公司是外向型企业,采用绿电生产后,产品在欧盟市场更易通过环保认证,每年省50多万元电费的同时,订单量增长15%。“出口时无需为碳足迹担忧,这是比降价更宝贵的优势。”公司负责人说。

电价下降的曲线,清晰勾勒出改革成效。这样的绿电输送故事,正在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的56家企业同步上演。

自2024年起,园区为企业降低电价0.003元/kWh,至2024年底增量配电网每度电价较国网同期售电价格降低0.035元/kWh,2024年园区共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12.56万元,有效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

燃气:让发展更有底气

“管道压力稳,价格还低,我们扩产更有底气。”河南神马普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东看着仪表盘上的燃气数据说,车间使用的天然气每立方米价格比市场同类供应低1.5元,一年能省一大笔费用。

这份底气,来自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有力的气源保障。

2022年底,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叶县大营—尼龙城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竣工。尼龙城燃气有限公司拿下中海油一级用户资格,直接对接低价气源,将价格压至3元以内,创全省最低。

“以前气源单一,现在双向供气,还能拿到一手价。”尼龙城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东兴介绍,公司的使命就是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天然气。

气源保障不止于此。3月21日,平顶山盐穴储气库项目开工,首期投资78亿元,建成后将形成4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成为世界最大的盐穴储气库,并为我省预留3亿立方米长期优惠库容。项目建成投用后,每年可稳定供气1.4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天然气再降0.3元,每年节省4200万元。

要素成本降下去,企业活力升起来,这正是改革最生动的注脚。

水、电、气的降本账,印证着一个硬道理:降低要素成本不是简单让利,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活力。随着尼龙新材料开发区水、电、气价格持续下降,企业负担切实减轻,千亿级产业蓝图正加速转化为实景图。

(本报记者 魏广军 张永军)

■编后

做好产业发展 “加减法”

彭雪姣

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接入尼龙城水务有限公司工业水后年省10多万元,中科瑞景气体有限公司借绿电之力实现订单增长15%······实践表明,降低要素成本能够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内生动力,助推企业发展。

要素成本的“减法”,减的是企业负担。作为工业生产的“血液”,水、电、气的价格波动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状态。只有将企业从“成本焦虑”中解脱出来,才能使其轻装上阵,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跑得更快、走得更远。

要素成本的“减法”,减的是资源内耗。降低要素成本绝非简单的“让利”,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1+1>2”的效应,打破要素供应的碎片化、分散化格局,形成集中集约、高效协同的供应体系。

要素成本的“减法”,减的是发展瓶颈。盐穴储气库项目建成后将为我省预留3亿立方米长期优惠库容,增量配电源网荷储项目全部投运后将释放更大红利。降低要素成本的背后是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既需要短期的成本优势“活下去”,更需要长期的要素保障“长得大”。

做好要素成本的“减法”,把企业的“小事”当作发展的“大事”,才能让要素流动更高效、产业发展更强劲。

策划 刘  光  陶向军

统筹 王冬梅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彭雪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