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出提振消费组合拳
时间:2025-09-15 来源:平顶山日报 浏览次数:

9月12日,从市发展改革委传来消息,为进一步扩消费、惠民生,稳增长、促发展,市政府办出台了《平顶山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并经市政府同意后印发。我市将采取提升消费能力、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等9项举措提振消费。

——提升消费能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服务活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2025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7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2.8万人以上。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实施力度。

——稳定住房消费。鼓励经营主体参与存量商品房收购,支持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推行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模式,2025年完成商品住房“以旧换新”300套,将收购的旧房屋改为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开展“好房子”建设案例征集推广活动。

——扩大服务消费。积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实现“养老不离家、托育不出社区”,2025年完成30个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积极发展老年助餐,2025年新开办助餐场所200个,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优化商业服务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维修等社区居民服务设施。开展“豫鉴美食 香飘鹰城”餐饮促消费活动,推出“豫宴”“跟着电影品美食”等10个主题餐饮活动。

——壮大文旅消费。积极参与“四季河南”主题活动,适时推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举办“白龟湖畔·草坪音乐会”“漂流季”等亲水活动,中秋、国庆等秋季主题活动和全省温泉滑雪季活动。组织非遗、音乐、戏曲、公益电影等进景区、进场馆,丰富文旅业态。鼓励部分景区制定优惠措施,延长营业时间。打造环白龟湖、沙河沿岸高品质滨水休闲带,培育公园经济,发展露营经济,创新票根经济,拉长消费链条,完善消费生态。适时发放文旅消费券。

——推进入境消费。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依托郑州航空港,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丰富商贸业态,提供优质入境旅游产品。优化外汇业务办理流程,增强银行卡、移动支付等各类支付方式兼容性、包容性;改造开户相关功能,优化境外来平人员开户流程;在部分重点文旅场所内设立外币代兑点,提供外币现钞兑换人民币现钞服务。

——拓展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加大品质电商培育力度,积极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培育一批电商特色品牌和直播电商基地,构建智慧商圈等消费新场景,加快无人零售店、自提柜、云柜等新业态布局。在农产品销售、跨境电商、餐饮消费等方面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办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组织参加“数商兴农庆丰收”“数商兴农进河南”等活动。推动5G+AR/VR技术在文旅消费场景应用,打造更多沉浸式游览项目。

——促进农村消费。持续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贯通城乡消费市场,将全市6个县(市)全部纳入支持范围。持续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配送体系,2025年新建、改建标准化“一点多能”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120个以上,新增客货邮融合合作线路4条以上,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以上。引导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产销对接平台。开展鹰城年货节和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拓宽销售渠道。

——升级消费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美豫名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鼓励支持知名品牌在平顶山设立首店,发布新品,举办首秀、首展等活动。支持便利店通过公平竞争提升品牌化、连锁化水平。新培育一批平顶山老字号,组织企业参加展会展销等活动。积极参加河南文旅推荐官大会、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支持百货商店和购物中心改造升级,完善服务,提升零售规模。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经济场景。

——优化消费环境。深入实施河南省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大力发展放心消费商店、网店、直播间、餐饮店、工厂等基础单元及放心消费市场、商圈、景区等集聚区。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扩大消费维权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活动覆盖面,推动消费投诉公示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聚焦掺杂掺假、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非法改装、商标侵权、虚假广告、“霸王条款”及“幽灵”外卖等消费领域痛点问题,持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加强公共交通与铁路等运营时刻协调衔接,根据公共交通站点客流变化,及时调整公共交通运力。启动“平顶山市智慧停车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停车资源共享,数据信息动态监管。整合周边小区、机关单位夜间闲置车位资源,试点错时共享停车模式。加强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消费集聚、人流密集场所公共厕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