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一副,两核五区”!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将这样建设→
时间:2025-08-01 来源:平顶山新闻网 浏览次数:

7月31日,从市发展改革委传来消息,省发展改革委于7月17日至7月23日公示了河南省枢纽经济先行区名单,初步确定6个枢纽经济先行区进行重点培育,其中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卫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入选。

图片1.png

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我市具有先天优势。我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节点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原煤储量占全省51%;铁矿储量占全省76%,是全国十大铁矿田之一;钠盐储量2300亿吨,居全国井盐第二位;素有“中原煤仓”“中国岩盐之都”之称。

图片2.png

据介绍,我市建设枢纽经济先行区还具有较多的比较优势:枢纽产业高品质提升。输配电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0%;形成世界最完整的2000亿级碳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集群、2个500亿级输配电设备产业链和特钢不锈钢产业链集群、百亿级盐化工产业链集群。枢纽设施高能级打造。打造了全省最密集的铁路货运网络,全市2023年完成铁路货运量9060万吨,居全省第一,占全省三分之一;建设了豫西南唯一的水路货运枢纽平顶山港;形成“五纵两横”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开通了平顶山至广州、日本等十余条公铁海联运集装箱线路。消费中心高品质提升。全市旅游资源单体4200多个,居全省第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居全省第三;A级旅游景区70家,居全省第一方阵。平台动能高质量发展。开发全省首个工业大模型“天信矿山大模型”,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7家,“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模式获得全国推广;打造了全省唯一的网络货运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市2024年第四季度货运量排名全省第一。体制机制高标准构建。成立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工作专班,高效率推进了经济区运营联盟建设,成立百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金和百亿级绿色产业发展基金。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叠加中国尼龙城、卫东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物流类),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先行区以平顶山东站为铁路枢纽主核心,平顶山港为水运副核心,形成“一主一副,两核五区”布局,“五区”分别为铁路物流枢纽核心区、水铁联运区、临铁产业区、临港产业区、综合服务区。

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将坚持“培育产业枢纽—推动两业融合—壮大枢纽产业”路径,通过尼龙产业专线、公铁水联运专列、枢纽经济服务平台“两专一平台”推进两业融合,壮大从尼龙产业“一枝独秀”到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盐化工、新型建材、纺织等“百花齐放”的世界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打造中西部地区领先的水铁联运降本增效优势区、中原城市群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融合创新实验区、全省重要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经济区。

图片6.png

市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具有三大创新点:

一是建设尼龙铁路“专线”,推进交通设施与产业融合。建设27公里尼龙产业铁路专用线,串接激活枢纽经济先行区煤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推进物流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设施融合。

二是开行公铁水多式联运产业“专列”,推进物流服务与产业融合。依托“平顶山—舟山—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十余条公铁水联运集装箱线路,开通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产业链中物资专列,加密开通铁海联运、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打造多式联运成本洼地,推进物流服务与产业融合。

三是构建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交通与经济信息融合。建设数据资源1中心,行业运行1张图,综合交通监测、枢纽经济服务、公共信息服务3平台“1+1+3”的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工程,建成与枢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

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物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加快集聚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物流组织效率不断提升,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5%。到2030年,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全国领先的能源化工供应链组织中心,形成5000亿级的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