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宇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之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统一”“大”“强”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
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党中央长期以来的政策导向。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于2022年发布,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比“市场一体化”更高阶的概念。对于这一重大战略,需要从“统一市场”“大市场”“强市场”等在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的维度,三位一体地理解其科学内涵。
作为市场制度基础的“统一市场”维度。“统一市场”尤其是市场制度规则的“统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目标是构建无歧视、无壁垒的制度与物理空间,为市场规模扩张(“大市场”)和市场质量提升(“强市场”)扫清障碍。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统一市场”这个维度,正是现阶段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难点和堵点,是需要攻坚克难的重点任务。
作为市场优势的“大市场”维度。该维度的核心,是通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当前,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紧扣“五统一、一开放”,但并非只追求“统一”本身,而是要以“五统一、一开放”为基础,拓展市场范围,将人口规模和地理广度转化为切实的市场优势、创新激励和经济韧性。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市场,很多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都相对更容易适配合适的应用场景和消费群体,从而大幅摊薄研发、营销、品牌和各种固定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更容易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激励“耐心资本”和“长期主义”的风险投资。电商、快递、移动支付、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崛起,都得益于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日益扩张的国内市场,能够吸引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和高端消费品向我国汇集,在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还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市场“西边不亮东边亮”的互补效应,也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作为最终发展目标的“强市场”维度。该维度的核心,是在“统一市场”和“大市场”基础上,即在市场制度规则加快“统一”和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组织高效的“强市场”,实现市场“质的飞跃”。通过充分且公平的竞争,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在统一的公平竞争规则下,要素资源充分流动使价格信号能更真实、更迅速地反映市场供需,引导要素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领域;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品牌、管理优势的企业能跨越区域限制,成长为“参天大树”,并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通过在国内大市场中充分竞争、整合资源,大企业得以建立强大的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从而更有底气“走出去”。此外,“强市场”还将倒逼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都将被极大激发。
综上所述,“统一市场”是基础,“大市场”是优势,“强市场”是最终目标。三者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没有“统一”作为坚实的基础,就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市场”。这正是当前中央反复强调以“五统一、一开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原因。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将其视为以市场制度规则统一为基础和突破口,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主线,以提升市场效率和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统一”“大”“强”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战略工程。
消费扩容提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强大引擎
建设一个市场基础制度、市场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市场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统一和对内对外开放的“统一市场”“大市场”“强市场”,需要来自顶层设计的强力推动,需要体制机制方面的攻坚克难,更离不开深植于经济循环内部最强大的引擎。这个最强大的引擎,就是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构成的,规模超大且持续扩容提质的消费市场。持续扩容提质的消费市场,在“统一”“大”“强”三大维度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同时,也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互融互促的良性循环,并为扩大内需、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关键支撑。
消费扩容提质倒逼市场规则、监管体系与基础设施“统一”。持续扩容提质的消费市场,通过亿万消费者“用脚投票”,自下而上破除阻力,倒逼“统一”的市场规则、监管体系与基础设施加速形成。第一,“消费者主权”是打破市场壁垒、促进公平竞争的基本力量。在一个信息日益透明、物流日益发达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能轻易地“货比全国”。消费者拥有的自主选择权、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倒逼各地政府不得不清除壁垒,加快实现市场规则与监管的“统一”。第二,消费扩容提质为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的“统一”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消费者的关注重点从价格转向品牌、品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自觉抵制仿冒“山寨”商品,甚至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督员。消费者在数字服务平台上对商家信誉、产品口碑的依赖,也催生了对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需求。第三,消费模式迭代创新推动市场基础设施的“统一”。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业态和新模式,对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成为推动市场基础设施“统一”的强大引擎。当前最流行的新型消费业态是直播电商和即时零售,其成功运营的基础来自一系列“统一”的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持,包括统一数据接口的全国性智慧仓储网络、统一服务标准的物流配送体系、安全高效统一的在线支付和结算系统。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驱动各大平台和物流企业协同政府部门,合力打通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物理和信息壁垒,最终形成了全球领先的统一高效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
消费扩容提质在“大市场”维度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消费市场扩容提质,意味着市场规模拓展,从而在“大市场”维度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扩容提质助推市场规模“横向”扩容,即覆盖更广的人群与区域。未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壮大和中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规模庞大的消费增量进入市场,实现了“大市场”在地理和人口维度的持续扩张。另一方面,消费扩容提质助推市场规模“纵向”扩容,即开辟新的消费品类与新赛道。消费扩容提质的过程,也是从生存型、模仿型消费向享受型、个性化、发展型消费跃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断催生出新的消费品类,如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定制旅游、养老服务等。上述新品类、新赛道的出现,在深化市场内涵的同时,更以乘数效应放大市场规模,不断拓展“大市场”的版图。
消费扩容提质在“强市场”维度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在于通过破除壁垒实现市场规模的“大”,更在于通过深层次变革,构建一个结构优、功能强、组织新的“强市场”。在这一进程中,消费扩容提质,在市场结构、市场功能和市场组织方面全面推动“强市场”建设。第一,促进市场结构优化。消费者重视品质和品牌,会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研发、设计、品牌、渠道等“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和对可持续性的重视,促进市场结构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牵引着市场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方向转型。第二,助力提升市场功能。消费者的海量购买决策,汇聚成真实、及时、实时的“大数据”,引导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入最具潜力的领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错配。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通过全网比价、产品评测、口碑分享等方式,对商品服务“公投”,使价格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需和产品价值,强化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第三,促进市场组织优化。消费者对便捷、丰富、一站式购物体验的追求,催生了电商、社交、生活服务平台等平台型市场组织,降低了交易成本,重构了产销连接方式。为快速响应消费潮流,企业组织日益扁平敏捷。企业间的关系也从竞争关系,逐步转向开放、协同、共生的“生态圈”,形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网状市场组织。
综上所述,消费扩容提质倒逼市场基本制度规则的“统一”,为“大市场”提供了规模和体量,更为“强市场”在结构、功能、组织等方面的进化注入了核心驱动力。因此,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政策,不应仅仅被视为短期的经济刺激手段,而应被提升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互促共进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交通区位优越、产业体系完备,拥有近1亿人口、超过2200万中等收入群体、1100多万户经营主体,具有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提振和扩大消费方面也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仍面临部分领域制度规则不完善、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问题。各地尚未有意识地实现消费扩容提质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高效统筹,未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消费扩容提质互促的良性循环。
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加快提振和扩大消费,全面推动河南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消费扩容提质互促的良性循环,必须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等要求,重视消费扩容提质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强引擎作用,在促进消费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领域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投资于人”和民生为本导向,全面夯实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基础。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要求,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投资于人”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民生导向,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减负、改善预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设法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真正让河南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后顾之忧减下去,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凝聚促进消费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合力。一方面,应纠治政绩观偏差。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将提振消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主要量化指标纳入考核,纠正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消费”“重本地轻全局”等政绩观偏差。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要求,清理和废除各地区、各部门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对破除壁垒、促进消费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要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违规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标乱象、“新官不理旧账”等行为,及时批评纠正,对性质恶劣的严肃追责,形成震慑。
(作者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