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平顶山将形成5000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交通我先行 扶摇上青云
时间:2025-10-10 来源:平顶山日报 浏览次数:

平顶山东站货场列车川流不息,奔向远方;尼龙铁路专线建设如火如荼,这条27公里的产业“大动脉”将串接起煤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资源型城市向枢纽经济新高地迈进。

前不久,我省公布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名单,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卫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成功入选。

根据规划,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将形成“一主一副、两核五区”空间布局,打造中西部地区领先的水铁联运降本增效优势区。到2030年,这里将形成5000亿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领先的能源化工供应链组织中心。

何以入选?

平顶山的入选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枢纽设施,具有深厚的基础条件和显著的比较优势。

从基础条件看,平顶山位于我省中南部,处于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节点城市,也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及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原煤储量占全省51%,素有“中原煤仓”之称;铁矿储量占全省76%,属于全国十大铁矿田之一;钠盐储量达2300亿吨,居全国井盐第二位,享有“中国岩盐之都”的美誉,这些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比较优势方面,平顶山呈现出全方位的优势。在枢纽产业上,实现了高品质提升,输配电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并成功打造了世界最完整的2000亿级碳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集群,以及2个500亿级输配电设备产业链、特钢不锈钢产业链集群和百亿级盐化工产业链集群。

枢纽设施的打造也是高能级的。平顶山构建了全省最密集的铁路货运网络,2023年铁路货运量高达9060万吨,居全省首位,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建设了豫西南唯一的水路货运枢纽——平顶山港,形成“五纵两横”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并开通了至广州、日本等10余条公铁海联运集装箱线路,大大提升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通达范围。

在消费中心建设上,平顶山同样成果显著。全市拥有4200多个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居全省第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位列全省第三;拥有A级旅游景区70家,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文旅消费潜力巨大。

平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发出全省首个工业大模型“天信矿山大模型”,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7家,“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模式在全国推广;打造全省唯一的网络货运数字经济产业园,2024年第四季度货运量排名全省第一。体制机制也达到了高标准构建,成立了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工作专班,高效推进经济区运营联盟建设,设立百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基金和百亿级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建在哪里?

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叠加中国尼龙城、卫东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物流类),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

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以平顶山东站为铁路枢纽主核心,以平顶山港为水运副核心,形成“一主一副,两核五区”的布局。“五区”分别为铁路物流枢纽核心区、水铁联运区、临铁产业区、临港产业区、综合服务区。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布局充分发挥了平顶山的交通与产业优势,实现了物流、产业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为枢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清晰的功能分区。

该怎么建?

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坚持“培育产业枢纽—推动两业融合—壮大枢纽产业”的路径,通过尼龙产业专线、公铁水联运专列、枢纽经济服务平台“两专一平台”推进两业融合,致力于壮大从尼龙产业一枝独秀到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盐化工、新型建材、纺织等百花齐放的世界级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打造中西部地区领先的水铁联运降本增效优势区、中原城市群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融合创新实验区、全省重要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经济区。

在具体建设举措上,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具有三大创新点。一是建设尼龙铁路专线,推进交通设施与产业融合。通过建设27公里尼龙产业铁路专用线,串接激活枢纽经济先行区内的煤化工、尼龙化工、盐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物流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设施层面的深度融合。

二是开行公铁水多式联运产业专列,推进物流服务与产业融合。依托“平顶山—舟山—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条公铁水联运集装箱线路,开通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产业链中的物资专列,并加密铁海联运、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开行,打造多式联运成本洼地,促进物流服务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三是构建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交通与经济信息融合。通过建设数据资源一个中心,行业运行一张图,综合交通监测、枢纽经济服务、公共信息服务3平台“1+1+3”的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工程,建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枢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在建设目标上,到2025年,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物流综合实力将显著增强,加速集聚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物流组织效率持续提升,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5%。到2030年,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建成全国领先的能源化工供应链组织中心,形成5000亿级的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平顶山枢纽经济先行区的建设,是一场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经济变革。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平顶山有望在枢纽经济的赛道上脱颖而出,成为河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标杆,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铁路专用线向前延伸,连接厂区与港口,也连接平顶山的过去与未来。

尼龙66盐产能亚洲第一,帘子布产能全球第一。这些成绩已然耀眼,但平顶山的目光更为远大——到2030年形成5000亿级的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那时,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班列将从这里驶向全球,续写一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故事。(平报融媒记者 田秀忠)

统筹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