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敬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博弈的主战场。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下,科技创新正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地,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创新再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速推进。金融资本是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已成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位居首位。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近期,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共同出台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要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以高水平金融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由此可见,科技金融已成为当下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的核心引擎。
科技金融的核心要义与实施原则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科技创新是科技金融的需求侧,财政科技投入、银行科技信贷、科技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构成了科技金融体系中的资金供给主体,政府产业基金、社会化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共同形成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多元化、接力式、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持,从而实现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
科技金融的本质属性从经济学上看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化配置。要想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的作用,需把握以下实施原则:
一是风险收益相匹配。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的逐利性始终存在。而科技创新通常具有风险高、周期长、投入大等特征,科技金融面临授信成本高、资金断链及财务风险等问题,科技类投资风险将导致科技信贷不良率上升。因此,如何在风险管理上创新,设计能够与高风险相匹配的融资模式,是推动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是产品供需相匹配。从企业角度来看,科技型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普遍处于初创期、成长期,金融服务方围绕科技需求特性开发产品不足,适配性不够高,存在研发类贷款存在实际支持的研发项目难以监控、可行性专业判断支持有限、还款安排与研发活动周期的匹配存在脱节等问题。因此,科技创新必须有创新型的融资体系及融资产品与其相匹配。
三是多主体信息共享。科技金融服务由于需求方的技术门槛性,科技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突出。例如,商业银行信贷主要依赖对企业历史经营情况和抵质押物价值的判断,无法体现企业技术优势、商业模式、知识产权、人才团队等特有却无法直接量化的内在价值,尤其对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等核心资产和科技产业发展趋势本身缺乏深刻的认识;科技企业作为融资主体对不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也缺乏必要了解。构建多主体信息共享及供需实时共通机制成为决定金融与科技能否结合的关键因素。
我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一核两区”格局已从规划蓝图逐渐初步落地显现,正在向着产业发展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坚实迈进。在科创新城建设中,无论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落地,还是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及发展壮大,均需要有创新型的融资体系与其相匹配。然而,就我市科技金融现状看,科技金融整体发展尚显滞后。
首先,从政策与制度层面看,我市出台的《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及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但仅有科技贷款贴息支持;在2024年1月出台的《关于支持平顶山市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中提到,“鼓励基金运作”“支持资本市场融资”等,并将“构建科创金融生态体系”纳入商务金融服务发展的重点,谋划平顶山科技银行、创新创业金融服务联盟等重点项目。可见,政府顶层设计中对科技金融已有相关谋划和布局,且把科技金融作为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中的关键部分,但推进成效上看还缺少实质性落地,且尚未有专项的科技金融规划文件和具体实施办法。
其次,从科技金融服务供给上看,科技金融服务主要仍停留在银行层面。银行主要提供有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但贷款门槛偏高且额度有限,围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管理、信贷品种创新和应用的覆盖面不足,在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方面,缺少全链条配套的金融服务产品,尤其是缺少适用于孵化及初创期企业的金融产品供给。
再次,从整体市场发展生态上看,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间缺乏紧密合作,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滞后,难以形成全方位金融服务合力。创业投资市场发展滞后,缺乏专注于种子期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对平顶山市关注度低。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发展不足,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债券融资滞后,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最后,科技创新能力与金融领域高端人才匮乏,人才发展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不足,高级别科创平台建设水平尚有差距,由此导致高质量科创项目不足,对人才与资本的吸引力不够,也降低了本地的科技金融服务水平。
以科技金融发展支撑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的建议
一是尽快构建起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当前我市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主要以政府奖补为主,但这些资金体量偏小,不足以支撑科创产出及落地的长期性、持续性资金需求。应充分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金融供给体系,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给予科技创新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可以从专项政策层面推动,搭建由政府财政性基金作引导、以各类股权投资金融机构为投资主体、信贷资本与保险担保相互配合、债券融资并行、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的全方位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多渠道资本推进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长效机制,协同构建长期、耐心的战略资本激励机制与风险化解机制。
二是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联结作用,充分激发“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展活力。目前我市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00余家,在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中大有可为。首先是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成果“顶天立地”,既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发力,又布局区域重点产业领域,有组织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等技术攻关。其次是政府与金融加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可以借鉴广东、福建等地发达地区经验,推行“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的协同创新模式,推进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尽快落地。例如,以尧山实验室为牵引,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中试一批科技成果,并牵动政府产业基金领投,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实现成果转化及项目落地。实验室以自身科研资源优势加持,通过更加高效地筛选优质项目,有效提升项目投资信心。
三是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成长生态环境。首先,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打通科创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信息壁垒,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如加强科技型企业、技术、项目、产品等数据库建设,共享工商、社保、知识产权、税务、海关、水电等信息,并且与地方征信平台等互联互通,发布“征信白户”,破解商业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积极在科技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内搭建类似“产融对接超市”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围绕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投融资服务,降低信贷和上市融资准入门槛,培育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最后,提升创新平台效能。强化科技人才引育,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为科技金融提供成长的沃土,以资本加持科技与产业,塑造我市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作者系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上一篇:上半年我国GDP增长5.3%
下一篇:上半年我市CPI累计下降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