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们应将人口问题与其他领域安全统筹考虑,将人口风险治理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在社会变革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全面防范人口信息监测风险,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人口信息监测系统,强化人口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解决人口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路径。要全面防范应对人口信息监测风险,健全人口信息监测系统,加强人口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应建立健全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人口信息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人口动态变化情况;全面排查涉及人口安全的重要隐情、隐患,尤其是针对边境人口、国防人口、民族人口及特殊人群的服务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对人口安全的影响。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运用先进科技监测预警风险人口的能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活动,同时应做好预备工作,防范国际移民、难民带来的人口安全风险,不断完善我国的监测预警系统与人口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我国的人口安全保障能力,全面维护国家安全。
全面防范少子化风险,增强家庭抚幼功能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维护国家社会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应对少子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确保人口繁衍和社会延续的基本单元,我们要着眼于应对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挑战,加快家庭发展和生育保障领域的基本制度框架设计,实现对生育的“个人支持”向“家庭支持”的转变,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分担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同时,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鼓励用人单位针对“宝妈”群体,推行弹性工作制度,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加快建设人口治理相关法律体系,提升生育服务行政管理、专业服务以及群团队伍的建设水平。通过系统性重塑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配套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考虑,让年轻人想生、敢生、能生,释放生育潜能、提高生育率,增强家庭的稳定性和幸福感。
全面防范老龄化风险,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以“银发经济”助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着眼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前做好基本制度框架的顶层设计工作。一是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制度的统筹层次,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二是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学习机会。三是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索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协同发展,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县域互助养老等基层养老服务的规范性制度建设,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五是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工作经验优势。此外,结合农村地区“空巢化”现状,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设施建设、模式创新等投入。通过综合施策,强化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政策体系。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增加,老年人口群体正成为越来越大的消费群体。老龄产业从老龄食品、老龄药品扩大到老龄娱乐、老龄出游、老龄智能、老龄金融等领域,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口老龄化将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养老服务、老年休闲等新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将通过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促进老年消费及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多元化和网络化,长期来看,“为老适老”的顶层设计和“银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帮助老龄人口解决生存发展问题,还可助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防范迁移流动风险,引导人才合理布局与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动趋势是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现代化全局的基础性问题,要准确判断我国区域人口流动的规模、流向、空间分布等特征与趋势,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维护人口安全和国家安全。目前,人口流动日益成为地区人口增长、停滞或衰退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密切关注人口流动趋势,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引导人才在区域间合理布局与流动,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一是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深入把握不同区域在地理位置、产业联动、高校合作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挖掘不同区域人才优势互补的发展潜力,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布局与流动。二是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通过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因户口、住房、收入等因素带来的差异对待,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和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引导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三是优化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确保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四是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落后地区产业发展,实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全面防范人口低质量发展风险,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维护国家人口安全。人力资本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人力资本提升所带来的“人才红利”,将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高人口素质是提升人力资本、强化国家人才储备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必须大力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从政策、市场、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精准施策。一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帮助劳动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及时更新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培训内容,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向的技能培训,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更多人投身于创新活动中去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换代。四是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出最大潜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还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更加注重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