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医保服务下沉 打通便民惠民“最后一米”

时间:2022-03-18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通讯员 龚敬涵

  自从郏县医保服务下沉后,群众直接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业务。这让该县堂街镇邵湾村民邵某有了全新的办事体验。

  “以前办一次报销得往城里审批大厅跑两三趟,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跑一趟就办好了。”邵某激动地说。

  像邵某这种在县外非即时结报医院就诊的住院患者,在去年6月建立试点之前,需要到该县行政服务中心才能办理报销手续。偏远乡镇的群众,需要跑50多里路,而且审核最少需要3—4天,给群众造成了许多不便。

  这是郏县借助全国医保信息平台推行的“开窗服务模式”,实现了工作“不打烊”、服务“不断档”、便民有担当,树立起便民、惠民的“新医保、新平台、新经办、新服务、新形象”。

  优化延伸“不打烊”服务模式,跑出便民“心距离”

  设立医保“服务站”。郏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医保经办业务下沉工作,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基层医保服务站,悬挂郏县医疗保障乡镇(街道)服务中心牌子,负责本乡镇(街道)及周边群众的医保经办服务。

  规划乡镇“新职能”。该县科学设置服务机构、职能职责和事项范围,将综合查询、参保登记、信息变更、参保证明、异地就医备案、医疗救助等职能下放,确保责权一致。

  建立经办“专业队”。该县设立医疗保障乡镇服务中心后,以各乡镇医保办为基础,再吸纳1-2名熟悉医疗服务的经办人员,由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负责轮训、考核,加强现场业务指导。

  规范站点“三统一”。即:统一制作悬挂“中国医疗保障”徽标和标识,悬挂服务站门牌,悬挂背景墙、制度牌、流程图;统一电子医保凭证易拉宝宣传材料等相关设施;统一所有医保经办事项办事流程。

  转化推进“不断档”服务模式,打破距离“硬壁垒”

  实现审批“一站式”。郏县结合实际,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中原农险报销等窗口化零为整,实现县域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目前,该县已推出30项放管服改革瘦身便民措施。

  打造报销“一单式”。该县与乡村振兴、民政、保险公司等部门通力协作,实现低保、五保、脱贫享受政策户等对象医保待遇“一单式结算”,最大限度的方便于民、施惠于民。

  实施备案“一网式”。为彻底打破办事群众到政务服务中心的距离“壁垒”,郏县重新梳理了28项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取消参保登记、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生育报销等业务申报办理材料;并依托“互联网+”实现一网办理机制,兑现全天候网上即时备案承诺。

  推进防控“一体式”。该县还坚持监管工作常态化,重点治理挂床住院、诱导住院、虚构医疗服务、超标准收费、串换项目收费、不合理诊疗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管好群众的“救命钱”。2021年以来,郏县共查处医疗机构531家,收回违规资金352.22万元,行政处罚42.97万元。

  深化创新“有担当”服务模式,抓牢民生“小细节”

  提升信息化服务。郏县将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备案、个人参保凭证等28项服务事项纳入线上经办,引导办事群众和参保单位“网上办、掌上办”,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该县在全县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卫生室全面安装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方便参保职工和参保居民看病就医。

  提升精简化服务。对需转往县外就诊住院的城乡居民,该县直接由县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并办理转诊手续,并把慢性病、“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申报程序下放到15个乡镇卫生院,改年申报为月申报。该县还缩短医保个人垫付费用报销时限,对参保人员报销暂缓结算、异地非联网结算费用的,经审核确认后及时将报销费用打入参保人员账户,个人报销时限直接节省10个工作日。

  提升细节化服务。郏县在医保服务大厅配置叫号机、自助服务设备、“好差评”服务器、便民医药箱、老花镜、放大镜等便捷化、人性化服务设施;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党员示范岗、青年先锋岗,统一规范医保窗口标识和形象,打造医保服务标杆窗口。

  提升流程化服务。该县还推进医保经办事项名称、申办材料、经办方式、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服务标准“六统一”;梳理公布医保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深入开展首接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

  自医保服务下沉工作开展以来,郏县已累计为县外就医人员报销2867人次、1074万元,办理业务2万余件。该县医保部门连续获得全市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医保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张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