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高新区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工地上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个个项目“进度条”持续刷新。
11月12日,该区与华能河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携手落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将通过系统集成优化能源结构,大幅提升区域绿电消费比例,为产业发展筑起清洁经济的能源保障。11月17日,该区与河南建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体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框架协议,一个计划总投资5亿元、占地约200亩(1亩≈666.67平方米),集新型体育运动学校与体育综合训练中心于一体的示范项目即将落地,为区域体教融合与产城融合注入新活力。
项目是发展的基石,动能转换的关键在于项目引建的提速增效。该区深谙此道,以精准招商和高效建设为“双轮”,驱动发展引擎全速运转。
在项目建设端,该区紧抓“牛鼻子”,推动建设速度较上半年显著提升。从签约到落地,从开工到投产,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了“招引一批、落地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该区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足文章,推动产业集聚成势,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传统优势的中高压装备制造领域,高压开关零部件生产线、平高集团增产扩能等项目的推进,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产业根基。与此同时,该区创新运用“场景招商”模式,成功吸引共享储能电站、矿用智能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等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成长性的项目落户,新兴产业集聚效能持续释放,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保障。该区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管委会+园区”的管理模式提升了运行效率;“15分钟政务服务圈”的构建,让企业办事更便捷;“0+N”帮代办等服务举措,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创新实施的“领导干部领衔+工作专班支撑+首席服务员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从签约、建设到运营的全周期、一站式精准服务。监管模式的优化更是直击痛点,通过跨部门联合抽查,使检查次数减少40%,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
坚实的配套设施是项目落地、人才扎根的基础。该区同步推进公共服务和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力和承载力。可提供1080套住房的鹰创汇公租房项目临近竣工,将有效缓解企业员工住房难题;平顶山市豫上高级中学、平顶山东健骨伤医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前三季度,该区新签约项目24个,开工率达95.8%,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7.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