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成立大会举行,同时揭牌了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这标志着我省深化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行业资源整合与平台枢纽打造有了新的抓手。
我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此前相继出台《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应用工作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持续聚焦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等领域,加快构建完善产业生态。
在算力设施方面,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和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一批算力基础设施。在算法创新方面,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李明院士团队“面向6G通讯的智能数据压缩”、郑州大学徐明亮团队“智能群体行为模型”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在数据资源供给方面,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累计挂牌数据资产和上架数据服务超过1500件,交易额突破20亿元,建设了覆盖自动驾驶、气象服务等众多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专区。在应用赋能方面,先后发布国内首个应用临床眼科大模型——伏羲慧眼,以及中原智造、豫鼎安澜、天信矿山和华鼎雪豹大模型等首批工业大模型,有效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但和浙江、广东等省份相比,河南人工智能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实力偏弱,亟须做强产业实力和应用赋能。去年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推进成立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郑州大学、信通院(河南)信息科技公司等单位组成了筹备工作组,征集了一批影响力大、关联度高、实力强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作为发起单位,于2024年底获主管部门正式批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深度服务河南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方面,聚合产业资源,推动会员单位在算力优化、算法开发、数据要素、行业应用等领域共享要素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另一方面,搭建协同平台,推动共性技术攻关与应用场景落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
新当选的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理事长、郑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明亮说,未来协会将围绕“一智库一平台一中心”目标,立足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聚集产业生态各方力量,联合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产业研究,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推进技术、产业与应用研发,开展试点示范,广泛开展地区合作,形成区域领先的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平台,推进河南人工智能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协同”。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